“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”一文记录了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忠诚、务实、廉洁的一生,这位有着22年工龄、25年党龄的组工干部,以忠诚为笔书写“民生答卷”,以务实为墨书写“实干答卷”,以廉洁为纸书写“廉政答卷”,将一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。寄哀思于榜样之时,组工干部更应对表对标,校准三维一体“坐标轴”,擦亮组织部门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以“信念”为出发点,从“民生答卷”中校准忠诚为民的“X”轴。朱治国以对党忠诚、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,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来到荒凉的青南高原,从壮阔的大湖之滨走向富饶的河湟谷地,从满怀一腔热血的大学生干部成长为省级领导干部,走好为官为民的每一步。他带头实现全省村集体经济“破零”,牵头促成青海省村干部报酬方案的优化调整,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,用自己的“辛苦指数”换取干部的“幸福指数”,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。“党让干啥就干啥,接过来就必须干好!”话语简单 却铿锵有力,彰显出朱治国对党的绝对忠诚,对群众的绝对负责。来不及拿回家的行李、办公室似乎永远不熄灭的灯,都是他为民服务的生动注脚。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,要当好党员干部的知心人,关心干部的冷暖安危,倾听干部的“急难愁盼”,把乡村振兴的战略宏图落实在为民办实事的每一件小事当中,让组织工作的宏大叙事与忠诚为民的个体篇章交相辉映,让组织工作有温度,有情怀。
以“行动”为切入点,从“实干答卷”中校准勤勉务实的“Y”轴。“做人要实,干工作更要务实”这是朱治国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,马不停蹄地调研和座谈、废寝忘食地写报告、日复一日地严谨办公,他以几乎2倍速的节奏排满了工作日程,“休息”二字好像与他无缘,他是同事眼里的“勤务兵”,是老百姓心中的“定心丸”,是党员干部的“铺路者”。“少说‘干不了’,多想‘怎么干’”,朱治国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一张勾满了标记的地图,承载了他“到基层去,多走多听”的初心承诺;35.29万人次的基层干部培训,彰显了他“关心干部、关爱人才”的组织使命;连轴转的办公室和睡坏的四张行军床,记载了他“一心扑在工作上”的敬业精神;四五十本整齐摞着的工作笔记和条分缕析的述职报告,见证了他细致周到的工作态度。广大组工干部要把岗位职责扛在肩上,明确自己的目标与追求,探求干部干事创业之所需,洞察干部工作的痛点难点,找准行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,让组织工作有深度、出实效。
以“清廉”为正方向,从“廉政答卷”中校准廉洁自律的“Z”轴。作为领导干部,朱治国手握权力却一尘不染、不徇私情、不谋私利,异地两年,他没为生病的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,姐姐没敢跟他提过一句调动工作的话,几十年交情的好友也没从他得到过什么“好处”。“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‘责任田’,不是‘自留地’”,他常常这样告诫下属,自己更是以身作则。“他带出来的干部,都敢说真话,知道劲儿往哪使”,正是这种“零污染”的原则态度,才成就了他为人干净、做事坦荡,也为干部队伍中的青年后生立下了标杆。作为组工干部,要把权力、名利看轻,把事业、职责看重,铭记权力是广大群众赋予的,更要用到群众身上,坚定“廉如镜,常拭不染尘;贪如火,不遏自毁身”的自律,秉持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纯粹,常怀“初”不可轻犯、“小”不可轻视、“欲”不可轻为的审慎,牢记“选人用人,出以公心、注重公论、坚持公道”的原则,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让组织工作有净度,守纪律。
(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委组织部 欧阳曼)
